
"我是隨波逐流的人"
胡嘉熹,今年23歲,來自香港,以前對於人際關係放得太多心力入去,經常令自己患得患失,容易受到朋友的影響,想無時無刻都有着連繫,怕缺少任何一個能夠維持關係的方法。為了有種能夠融入一個圈子的感覺,很多時候都會變得沒有主見,缺乏自我。

Q1:以前在你的關係圈子中,有沒有感受到什麼特別的位置或者感到有任何束縛壓力的感覺?
胡:曾經在中學的時候,因為同輩的原因,希望有一班很熟悉的朋友,想跟他們維持一個好好的一個關係,通常你很想維持一段關係,其實都頗花費心思,又要付出時間又要付出金錢,關係很多時候也需要雙向才能好好維持下去。
Q2:在以前的關係中你會不會感受到別人對你的眼光或對你要求太高?你在圈子裏 是處於一個中立者的角色還是作為領導的人物?
胡:也一定會有處於中立這角色的地位,即是我不想前往那個地方也會跟隨大家前去遊玩,很多時候一夥人一起出去玩,不同人也有很多不同意見這也是十分正常的,也不可能所有意見都一樣或者合乎自己要求,那麼就處於一個中立的角色,其他人想怎麼樣就怎麼樣,也不會特地出現反對之類的聲音或行動。
Q3:以前對於朋友沒有特地約你出去遊玩的時候的心態是怎樣?
胡:以前會比較不開心,畢竟以前認識的朋友比較少,好像中學的時候,一群比較熟的人,也一群一群地出去玩但沒有找自己,但久而久之自己也會習慣,其實自己之後也會開始分得清哪些人比較合適出去玩,有些人只是比較合適聊天談心,以前可能真的比較會在意和焦慮,但長大後基本上沒有這類型的問題,也只能說是大家各取所需。

Q4:如果說那個時刻你小時候朋友佔你生活上一個很重的比例,如果在這個情況下他們拋棄了你,你會怎麼想?
胡:會自我沉澱失落很久很久,特別是可能更加重感情的人會更加難走出這個局面,始終花費了這麼多心機和時間,他突然地離開你也感會感到十分心疼,而以前的例子,時候也用了半年左右的時間來走出來,但前提是你要剛好那段時間有其他人來支撐你。
Q5:你覺得網絡算不算是保護自己或者令自己比較不傷心的一個手段?
胡:可以說是,但這個算是逃避的一種,也沒有真的面對問題和這段關係,才會使用這種手法,因為其實遇到這類關係問題,不應該用一種手段,其實是應該要說出來的,因為任何關係你不說出來所有東西藏在心裏累積下去遲早也會有爆炸的一天,所以適當時候說出來其實是一件好事。
Q6:你覺得從心理的影響跟年齡層有關的看法?
胡:以前中學的時候朋友真的十分有限,圈子的重心也只能放在他們身上,畢竟中學的幾年裏大家都是日夜相對,面對他們的時間比外面其他人還要多,你很容易把重心全部放在他們身上。所以其實那段時間,很多時間都會群在一起遊玩,讀書也是玩樂也是所以很多時候在一起,所以有些事情他不跟我一起做的話難免會有一點點失落。
不過其實也是正常,畢竟青少年時間朋輩那種心理影響,每個人都想有一群很熟悉的朋友能維持很長的時間也是好朋友,是真的會比較容易失落,不過之後出道社會長大以後,你反而會相反會想你想朋友少一些會比較好,因為你已經不想再經營一段新的關係,會將大部份的重心都會放在舊的圈子裏面。
而我對目前轉變的看法,也只是花費少一點心機在經營關係上,老實地說長大以後你會在乎的東西也只會越來越多,朋友那個類型的比重百分比其實會越來越下降,其實100%裏面也只有兩成左右的比例是朋友那個類型的比例,也不會太過因為他們而自我煩惱和失落,而生活壓力也令自己不會有更加多機會去讓自己沉澱失落自己。

Q7:如果你現在遇到同樣的問題,你會做什麼讓自己更快走出來?
胡:其實我覺得做運動首先能讓自己冷靜下來,讓自己想事情的時候也會清晰一點,這也是鍛鍊自己內心的一種方法,放時間讓自己鍛鍊洗練自己的內心,經歷完這種事情之後,即使後來再一次面對,你也會比較懂得如何去應對。
文字/陳晉㬢
編輯/吳瓊詩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